上海回应“倡议做好14天物资储备”
但是呢,你要知道,你那美妙的身體,並不是靠你自己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擁有的。
香港問題卻急遽惡化,國際社會更將矛頭指向北京粗暴干預,更升高為人權與民主制度問題,在中共內部引爆權力鬥爭,讓習近平處境更為艱難。「中央政府不願直接干預,也不願提出解決方案,」他說。
外界普遍預測,19屆四中全會將會在去年下半年召開,卻遲未舉行,直到今天才拍板定案。眼見政治危機加劇,十一大慶即將到來,延宕一年的四中全會將在10月中旬登場,中共黨內向習近平問責的聲音不斷升高,習近平將打擊目標轉向台灣,不久前下令升高對台打擊力道,要求習辦加速啟動「台灣介選計劃」。中國政府似乎在堅持一種等待策略,可能要等到川普2020年總統連任競選的結果,儘管兩國的貿易爭端已經拖累了中國經濟。中國獨立學者鄧聿文4月受訪時曾表示,有人認為中共19屆四中全會遲遲未舉行,是習近平的權力受到抵制。延伸閱讀: 防止中國因素介入,美國情報授權法首次將「台灣大選」列入調查範圍 全球民主國家的選舉,腳下都充滿著「紅色」暗流 《外交政策》原文:韓國瑜崛起的背後,「推波助瀾」的中國網軍新聞來源: 中共四中全會10月召開 聚焦國家治理重大問題(中央社) 再斷交。
北京的政治分析人士吳強說,由於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場危機,習近平的政府實際上採取了拖延策略意即,納坦雅胡與甘茨目前都沒有能掌握過半的席次,即61席。根據《傳統領域劃設辦法》,原住民各部落經過田野調查,確認自己的傳統領域後,就能提報原民會,原民會公告後,若有任何可能影響部落文化傳承的重大開發案要在傳統領域裡進行,都得先和部落諮商討論、經過部落同意才行
吳哥窟面朝西方,其外廊建築的方向由西北方起始,反時鐘方向繞城一圈,這些方向在梵語中的意思與死亡有關,因此考古學上有一說,吳哥窟是座大陵墓。大多數行程匆匆的觀光客都會錯過這間廟宇,實在可惜。臺灣團甚至破紀錄當天金邊—吳哥窟來回,我想這些旅客八成是和吳哥窟前方水池的尖塔映照合拍一張後,便返回首都金邊。吳哥王朝複雜的政治歷史,在古城的廟宇中留下印度教和佛教消長交會的明顯痕跡。
穆奧的日誌中記載了他首度見到吳哥窟時的震撼與敬畏情緒。1989年,越南勢力退出柬埔寨,歷經20餘年戰亂的柬埔寨進入改革開放時期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將吳哥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以日本為主要的經費與技術贊助方,開始努力搶救保存古文明遺跡。
吳哥窟這碗老祖宗飯,不僅餵飽了柬埔寨政府及當地居民,也讓生活在這生靈塗炭土地上的人們,存有一絲古文明的傲氣與慰藉。隨風而來的大樹種子趁隙鑽入土裡、石縫中,發芽茁壯,破壞了寺廟的根基,樹根沿著石牆、石柱蔓生,傾塌之日不遠。還有一座早於吳哥窟的女神廟Banteay Seri,也令我驚異不已。這間女神廟的雕刻及雕工皆堪稱一絕,廟堂入口只有1.3米高,非由國王建造。
法國人特別心儀吳哥窟,很多中老年人參加一週至十天的深度旅遊行程。無數的國際年輕自助旅遊人士,就在吳哥窟晃蕩,不受時間安排限制。一座座宏偉細緻的石寺,難以計數的石橋、石像、石壁雕刻,令觀者屏氣凝視。更引人唏噓的是,內戰時期槍戰遺留下來的子彈還鑲嵌在石柱上,屢屢可見。
19世紀末,法國政府正式開始吳哥文明的研究與保存,但如此的人類文明瑰寶卻遭波布嚴禁維修。從十五世紀之前的風華絕代,到今日的頹圮破敗,吳哥窟見證了柬埔寨顛沛流離的多舛命運。
隨後法國探險家與學者蜂擁至吳哥窟,並陸續發覺古城內的其他廟宇。吳哥古城中,幾乎每一座廟宇的神祇周圍,都有當地人焚香膜拜掛幡的痕跡,更常見老婦禮拜的身影。
有賴於石頭的異常堅硬,雖已經過10世紀風雨人禍摧殘的石雕,如今看來,仍栩栩如生,仿若近期完成的刻工,細緻的程度令我嘆為觀止。不少歐美旅客參加五天四夜的活動。即使在15世紀吳哥王朝受泰國入侵,棄置吳哥古城南遷金邊後,吳哥窟的佛像雕刻仍持續到18世紀。Photo Credit: Tsui@Wikimedia Commons CC BY-SA 3.0 Banteay Seri女神廟內的雕刻。吳哥窟的柬文名稱Angkor Wat傳承自古印度梵語,Angkor意為「城市」,Wat意為「廟宇」,吳哥窟的重要性從命名中可見一斑。雕刻的人物偏好少年,堅硬無比的粉紅色石頭均刻上花邊,再精工雕琢出栩栩如生的微笑男童、女孩、水舞精靈或仙女(Apsara)。
後來得知國王是位「革命家」時,更加瞭解了其微笑的魅力所在。文:劉紹華 古城吳哥 自1953年以來,不論柬埔寨的政治如何遞嬗,吳哥窟的尖塔始終矗立在柬埔寨的國旗上,代表這至少有著三、四千年歷史的王國。
這間規模只有一般廟宇一半大小的古寺,建於10世紀,位於吳哥窟東北方25公里處。吳哥古城內的每座廟宇都可見到正在進行的維修工作。
第一次走進這座廟宇,我就被國王的微笑迷住了。我最喜歡的吳哥廟宇,是12世紀建築的巴陽廟。
我曾在一座沒有觀光客造訪的廟宇的隱祕洞穴中,見到一名中年男子在祭拜仙女,我問他對仙女的感覺,他說,他做夢都會夢到飛舞的仙女,美妙極了。整座古城,涵括9至15世紀的吳哥王朝時期(Angkor Period, 802—1431),陸續建造起來的大小廟宇,其中著名的至少有20座,吳哥窟是最主要的廟城建築。石壁上仙女身著的薄紗在精工雕刻下仿若透明微動。吳哥王朝先是受到印度教的影響,社會階級制度明顯。
因此,柬埔寨人說,巴陽廟林立的頭像,代表著國王守護著他的王國子民。一般而言,以日本為主的亞洲旅客常參加三天兩夜的遊覽行程。
沒錯,神話裡,水珠飛濺的仙女舞姿真是曼妙,在石雕上經常可見,我也買了一幅水舞精靈的仿造拓碑畫。還沒走進廟城,遠遠地就可看見巨大的四面頭像豎立城門上方,那就是信仰大乘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國王的石像。
我就是那種招租全天的摩托計程車,在各間廟宇穿梭閒聊,累了就坐在樹蔭下、墜落的巨石上喝涼水的幸運旅客。兩種宗教帝王的最大差別,在於佛教君主以憐憫仁慈對待人民,而非如先前的印度教君主以威儀治民、視人民為奴隸。
這位國王死後,約1220年左右,由於受到現今泰國境內小乘佛教民族的影響,吳哥王朝逐漸變成以小乘佛教為主的國家,並逐漸往南方遷移。1850年代,歐洲傳教士即曾傳言柬埔寨北方叢林中有座荒廢古城。闍耶跋摩七世國王打破先前的印度教傳統,接受大乘佛教的洗禮。Photo Credit: Hans Stieglitz @Wikimedia Commons CC BY-SA 3.0 巴揚廟的頭像。
12世紀中葉,國王蘇耶跋摩二世(Suryavaman Ⅱ)便建造吳哥窟,祭獻於印度教的護持神(Vishnu)。古城裡的參天古木令我心生畏懼。
吳哥王朝於12世紀遭外族占人(Cham)入侵,古城遭到破壞,信仰大乘佛教的國王闍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Ⅶ)將以巴陽廟為中心的大吳哥區域(Angkor Thom)重建為佛教城市,位於吳哥窟北方。但直至1861年,法國博物學者穆奧(Henri Mouhot)才在北方暹粒市郊區找到吳哥窟,其發現立即轟動世界。
石像嘴角神祕的微笑直透人心,觀者的魂魄似乎就要被勾了過去一座座宏偉細緻的石寺,難以計數的石橋、石像、石壁雕刻,令觀者屏氣凝視。